一紙婚書?

一紙婚書?!

       – 探討婚姻制度下的長勝法則       

有人說,婚姻就像城堡裡的一面高牆。城外的人(即單身者),不論男女,只要過了社會標準下的適婚年齡,不多不少也會為單身狀態苦惱。較心急的人,一碰到有異性的活動就想參加,甚至出席相親派對,千方百計想談戀愛、結婚。 但諷刺的是,有一部份已於婚姻生活裡的人,則希望能翻越這幅高牆,逃離城外,因為城裡的生活很窒息、痛苦。       

現今世代,盲婚啞嫁已成為歷史。每個人都有談戀愛、選擇配偶的權利,那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想結束婚姻? 我們如何令自己無悔當初的選擇,並且享受婚姻生活呢?

(利申: 我和先生是一對只結婚兩年的新婚夫婦,因此還在不斷觀摩其他熟齡夫婦,向他們學習恩愛之道。寫下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說什麼大道理,只希望記錄一下新婚的感覺,令自己二十年、三十年後還能回味今天的幸福。)

凹凸組合的誕生

        常言道,一凹一凸才能互補對方的不足。我和先生就是典型的凹凸型夫妻。我性格剛烈,他卻溫順體貼;我喜歡很快做決定,他卻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症;我不介意有自己的獨處時間(“Me Time”), 他常常喜歡與其他人一起(“We Time”)。婚後的這兩年,雖然偶爾會為生活中的大小瑣事持不同意見,但原來只要放下刻版印象,當中也能帶來很多想不到的樂趣

        由於我至小生活在交通便捷的港島區,婚後卻搬到新界居住,最難適應,就是去哪裡都很花時間。簡簡單單到尖沙咀也要花近一小時(那時沙中線/東鐵線過海段還未全面通車),因此我覺得每次出門都很浪費時間。但是,先生則認為新界環境舒適,空氣較好,他喜歡走在街上感受到海風迎面而來的感覺,因此不介意為此犠牲交通時間。

我曾多次問他,你不覺得浪費了很多生命在乘車上嗎? 他說:反正我們放假,又不趕時間,只不過是坐在家裡與坐在交通工具的分別嘛,有什麼所謂? 」冷靜下來,其實他說的沒錯,只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同,並沒有誰對誰錯。

如能放下自己的特定觀點,用另一角度去看待每件事情,那麼我們將會發現,其實另一半是上天賞賜給我們的最佳禮物,因為他()能豐富我們的眼界,打破我們的固化思維令我們勇於嘗試,走得更遠

戀愛時的優點 = 婚後的致命傷?

回想起來,不知你有沒有覺察(反正我就是這樣),常常吐槽配偶的地方,正是剛談戀愛時欣賞他的地方

「嘩,他工作時認真的樣子很吸引啊!」

「他經常陪父母食飯,將來必定很顧家!」

「我喜歡他有義氣,對朋友兩肋插刀!」

        曾幾何時我們看到伴侶都是好的、吸引的。但由於結婚後我們的預期轉變了,我們成為了彼此最首要的家人當伴侶還是像以往般工作、與原生家庭及朋友相處時,我們就受不了,心裡想著: 「究竞他們重要還是我重要?」

        其實,有這樣的心態實屬正常,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坦誠相對、心平氣和的溝通罷了。結婚後,配偶必需是放在首要位置,如果伴侶給我們的感覺不是這樣,那就開誠布公的跟對方說吧! 但是,我們總不能按下按鈕就切換模式,要忍耐點,給自己及對方一點時間去慢慢轉變。總之不放棄,我們的婚姻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!

靈魂伴侶(Soul Mate)

還記得我們兩年前結婚那天,朋友們送了一句令我和先生都感到很窩心的說話:

        「幸福就是找到一個讀懂你的人!

         我想,這就是靈魂伴侶的最佳詮釋,也是愛情的最高境界。每個結婚的人,都希望配偶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。但是,兩個於不同家庭長大的人,就算性情、興趣何等相似,也不可能一模一樣吧! 而且,我們隨著年歲的增長、經歷的洗禮,從前的價值觀都一直在變,又怎能要求對方讀懂自己想什麼呢?

        答案還是那個坦誠相對、心平氣和的溝通。 只有透過不斷有建設性、深層次的交談,才能令對方了解自己,也幫助自己體恤對方的難處。婚姻是一場修行,也是需要一生學習的功課。

結婚前,我常聽到「結婚是愛情的墳墓、婚姻薄如紙」等說話。兩年後的今天,如果你問我: 「婚姻薄如紙嗎? 」我會答: 「是,也不是。」

是的,婚姻制度的確建立在一紙婚書上,正如我們的學歷及公開考試成績全寫在一張「沙紙」上。但如果用一張紙就代表我們近二十年的求學過程,準備考試的努力與辛酸,以及成功從大學畢業的喜悅,那就太兒戲了不是嗎? 因為求學是一個過程,一段五味雜陳的經歷,婚姻又何嘗不是呢?

在這兩年,我發覺婚後也不需要花費多少去建立很多浪漫場景才能維繫;簡單的擁抱、讚賞對方的美言、一起牽手看夕陽、衷心為對方的進步或成功高興等,其實已經能令二人的心越來越近,慢慢成為對方的靈魂伴侶。

「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;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;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」羅馬書5:3-5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